容灾技术是指在相隔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这些系统能够互相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例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处,确保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容灾技术是系统高可用性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更加强调处理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灾难性事件对整个IT节点的影响,并提供节点级别的系统恢复功能。
容灾技术包括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两种实现方式:
数据容灾
通过建立异地容灾中心,进行数据的远程备份。
在灾难发生后,确保原有的数据不会丢失或遭到破坏。
数据容灾技术包括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复制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等。
应用容灾
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
在灾难情况下,远程系统迅速接管业务运行。
应用容灾技术包括灾难检测技术、系统迁移技术和系统恢复技术等。
选择容灾系统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容灾的距离、数据同步的方式、系统的可用性、网络带宽、故障切换机制等。通过综合这些因素,可以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容灾系统,以应对各种可能的灾难性事件,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