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制造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原料预加工
将块状原料如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
对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
配合料制备
将各种原料按设计好的料方单称量后混合均匀,形成玻璃配合料。
熔制
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
成型
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吹制法、压延法、铸造法和烧结法。
热处理
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表面处理
对玻璃进行磨砂、银光刻花、彩色玻璃的裱贴或喷涂等处理,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其他技术
电熔技术:通过电加热料道和电助熔加热技术,提高玻璃熔制的温度控制精度和节能效果。
节能技术:采用高效复合的全保温技术、延伸式全倾斜流液洞结构及选择合适的流量系数等,降低窑体表面散热和能耗。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玻璃制造工艺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