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的破案程序一般包括以下阶段:
侦查阶段
立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依法立案侦查。
侦查目的:找到犯罪嫌疑人,收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侦查措施:公安机关可以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进行刑事拘留,并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侦查机关可以采取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和书证、组织鉴定、发布通缉令等措施。
强制措施:为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诉讼,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
审查起诉阶段
移送案件: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将案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材料进行全面审查,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及其委托人的意见,调查核实其他证据。如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
审判阶段
提起公诉: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审判程序: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公开开庭审理(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除外)。法院审理过程中,可以进行调查、询问证人、质证、辩论等,最终作出判决。
建议:
犯罪嫌疑人应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聘请律师,以便为其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申诉、控告。
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可能因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而退回补充侦查,当事人应积极配合侦查机关和检察院的工作,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