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是什么

时间:2025-01-19 08:51:26 技术杂谈

泥鳅养殖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鳅池建设

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深80厘米。

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逃跑。

池沿要设泻水口,防暴雨时池水高涨漫过平面而逃鳅。池底应有面积为4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

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

池内应种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鳅生活,如套种慈菇,还可增加收入。当夏季池中杂草太多时,应予清除。

池内还可放养一些藻类或浮萍,以补充泥鳅的植物性饲料。

水质管理

放养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质鸡粪30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大量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

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温在20~30℃,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8.5之间。可通过换水、增氧、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方式调节水质。

根据水质情况,定期换水,一般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1/3~1/2。

苗种选择与投放

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如以市场上收购来的小泥鳅作种苗,以每100平方米放养25~35公斤为宜。

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一些种苗。

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泥鳅苗种,投放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投放50~200尾。

饲料投喂

泥鳅鱼种入池后,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培养水中的天然饵料。

每日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日投饵量3月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为4%,7~8月为10%,9~10月为4%。投喂方法,2次/天,上午、下午各1次,并在池塘内向阳、离岸1.5~2.5米。

选择优质的泥鳅专用饲料,也可适量投喂一些蚯蚓、蝇蛆、小鱼虾等鲜活饵料。

疾病防控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可根据水深情况而定。

为减少疾病,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泥鳅鱼种20~30分钟,或者用3%食盐水浸洗30分钟左右,杀灭泥鳅鱼种体表的病原菌,增加抗病能力。

定期巡查池塘,观察是否有染病的泥鳅,及时将其捞出处理掉,避免其它泥鳅感染。

工厂化养殖

使用新型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泥鳅苗的开口饵料,使泥鳅苗更易进食,提高了成活率。

在引进工厂化养鱼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泥鳅的独特习性不断改进,实现泥鳅的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耗料,且养殖全程不使用任何药物,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这些新技术涵盖了泥鳅养殖的各个方面,从场地选择、池子建设、水质管理、苗种投放、饲料投喂到疾病防控,提供了全面的指导。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率和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