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技术是什么时候

时间:2025-01-19 19:47:46 技术杂谈

我国炼铁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 春秋时代。在春秋时期,我国已经掌握了块炼铁技术,并炼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态生铁,用以铸成工具使用。考古发现的最早人工冶炼铁器属于春秋时期,目前已知有大约二十件左右,包括凹形锄(臿)刃、梯形锛刃、削、刮刀、剑、鼎等,经金相核验,多数属固态还原的块炼铁。

春秋晚期时期,人们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战国初期,我国已掌握了脱碳、热处理技术方法,发明了韧性铸铁。战国后期,又发明了可重复使用的“铁范”(用铁制成的铸造金属器物的空腹器)。

西汉时期,出现坩埚炼铁法,同时,炼铁竖炉规模进一步扩大。1975年,在郑州附近古荥镇发现和发掘出汉代冶铁遗址,场址面积达12万平方米,发掘出两座并列的高炉炉基,高炉容积约50立方米。西汉时期还发明了“炒钢法”,即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钢的新工艺,产品称为炒钢。同时,还兴起“百炼钢”技术。

东汉时期,光武帝时,发明了水力鼓风炉,即“水排”。我国古代水排的发明,大约比欧洲早1100多年。汉代以后,发明了灌钢方法,称为“宿钢”,后世称为灌钢,又称为团钢。这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

综上所述,我国炼铁技术始于春秋时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等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生铁冶炼、块炼渗碳钢、韧性铸铁、炒钢法和水力鼓风炉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生铁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