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型诈骗程序如下:
冒充银行短信
骗子通过发送冒充银行的短信,声称受害者的银行账户已被黑客入侵。短信内容通常非常正式,并附有所谓的“官方”联系方式。
诱导拨打电话
受害者收到短信后,会拨打短信中提供的电话号码。电话中,骗子会假装成银行的防欺诈部门人员,告知受害者他们的账户存在风险,并要求将资金转移到一个新的“安全账户”。
提供虚假信息
骗子会发送一条短信,声称新的IBAN(国际银行账户号码)将在24小时内生效,并附上转账金额和虚假的“存款参考”,以延缓受害者发现被骗的时间。
心理操控
诈骗者通过“社会工程学”的技巧,利用人们对银行及其安全性的信任,进行心理操控,使受害者感到紧张和焦虑,从而更容易上当受骗。
要求设置新账户
受害者被要求打开银行应用或账户,设置新的收款人或“安全账户”,并将资金迅速转入实际上由诈骗者控制的账户。
这种诈骗手法的关键在于通过冒充银行和提供虚假信息,制造恐慌和信任,最终诱导受害者将资金转移到诈骗者控制的账户。公众应提高警惕,遇到此类短信和电话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