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预审报批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项目用地单位提出申请
建设单位需要向项目建设用地所在地的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并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同时按规定提交相关申报材料。
受理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收到用地申请后,会进行初步审查,确保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如果材料不齐全,将退件并告知申请人补全。
勘测定界
由专业的勘测定界机构对项目占地情况进行勘测定界,确保用地范围准确无误。
审查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对建设项目选址、用地规模、耕地占用、征地补偿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查,确保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供地政策。
集体研究
审查通过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进行集体研究,讨论并确定预审意见。
用地预审公告
将用地预审情况进行公示,通常为7天,以确保公众知情并有机会提出意见。
核发预审意见书
在预审公告无异议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核发预审意见书,作为项目后续审批的必备文件。
建立台账、归档
完成预审后,会将相关文件资料建立台账并归档,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整个土地预审报批程序一般需要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时限可能会根据地方政策和项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建议:
建设单位在申请用地预审时,应提前准备好所有必要的申报材料,并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审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确保预审工作的公正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