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结案后,根据案件类型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后续程序:
民事案件
上诉:如果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对第一审裁定不服,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提起上诉。
执行程序:案件审理结束后,将进入执行程序。执行程序是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如果义务人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储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
退费:对于以撤诉和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当事人可以获得一半的退费。退费程序包括由书记员填写退费通知书,交承办法官、庭长、分管院长、院长签字后,交给当事人,当事人凭借退费通知书、身份证件及法律文书到退费处办理退费。
刑事案件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3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审查起诉:案件侦查结束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将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审判阶段: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案件进入法院审判阶段。法院经过审理,作出最终判决。判决宣告时公开进行,但是否当庭宣判则视法庭审理情况及结果而定。当庭宣判的,判决书须在五日内送达当事人及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行政案件
上诉:如果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对第一审裁定不服,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提起上诉。
执行程序:案件审理结束后,将进入执行程序。执行程序是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如果义务人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储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
总结来说,无论是民事、刑事还是行政案件,结案后都有相应的后续程序,包括上诉和执行等。当事人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行使上诉权,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履行相关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