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干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升温阶段
将木材在预热前缓慢地提高到某一温度值。
目的是使木材的芯层和表层的温度趋于一致,并对壳体进行预先烘热,以提高干燥窑的温度。
升温速度应根据木材的种类、厚度和含水率而定。
预热阶段
将木材在特定的温湿度环境下,使木材沿厚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趋于零。
为木材进入水分蒸发(干燥)阶段创造条件。
预热阶段的温湿度环境应使木材在此阶段基本上不蒸发水分,允许木材的表层一定程度的吸湿。
干燥阶段
分为前期干燥阶段和后期干燥阶段,亦称匀速干燥和减速干燥阶段。
当木材水分处于纤维饱和点以上时,自由水将沿着大毛细管系统向木材表面移动并蒸发,此阶段为匀速干燥阶段。
当自由水蒸发完毕,吸着水开始移动并蒸发,水份蒸发所需吸收的能量越来越多,含水率的下降速度随之减慢,为减速干燥阶段。
中间处理
当木材干燥到含水率降到纤维饱和点附近或由于木材表面水分蒸发强度过大时,会产生干燥应力。
中间处理阶段暂时停止木材水分蒸发,进行喷蒸处理,以减少木材厚度方向的含水率梯度,进而减少干燥应力,提高干燥质量。
中间处理的强度由厚度和当时产生应力的大小而定。
终了处理
在干燥到木材含水率将降至预定的终含水率之前进行,目的与手段和中间处理类似,使木材内含水率的分布趋于均匀。
冷却阶段
木材在窑内充分冷却后才可出窑,以免骤然与冷空气相遇而开裂。
储存与维护
烘干后的木材需要妥善储存,以防止其再次吸收水分。
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木材干燥的完整过程,确保木材在烘干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含水率和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