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创设辅助情境阶段: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融洽的交谈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并在适当时机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开放性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索,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个人或小组鉴别阶段:
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探索结果进行鉴别、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确定帮助的情景阶段:
教师确定在哪些方面需要给予学生帮助,以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探索发现问题阶段: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积极和消极的情感,并通过观察具体事务来发现问题。
形成见识阶段:
学生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识和理解。
计划和抉择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制定学习计划并进行选择。
整合阶段:
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程序,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