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预算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工作阶段
拟定编制方案,包括确定编制的分部、小节和子目。
抽调人员组成编制小组和综合组。
确定定额子目的计量单位。
结合本地区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基本情况,确定定额水平。
收集资料阶段
普遍收集资料,包括统计资料、政策法规资料、定额管理部门积累的资料等。
专题座谈会,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专项查定及实验,如混凝土配合比和砌筑砂浆实验资料。
定额编制阶段
确定编制细则,包括统一编制表格及方法、计算口径、计量单位和小数点位数要求等。
确定定额的项目划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计算、复核和测算定额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并编纂成稿。
定额报批阶段
审核定稿,对新定额编制成稿与原定额进行对比测算,分析水平升降原因。
预算定额水平测算,确保新定额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整理资料阶段
报批和修改稿整理,将编制好的定额进行审批和整理,形成正式文件。
这些步骤相互交叉,有些工作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反复,以确保定额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预算定额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