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判断是否侵权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收集证据
收集侵权软件的购买记录、使用记录、网站链接、广告宣传等证据。
初步判断
查看软件的使用协议、版权声明等,判断软件是否标注了著作权信息,是否使用了未经授权的素材。
技术分析
代码结构分析:通过比对侵权软件与被侵权软件的代码,查看是否存在大量相似的代码段。
界面设计分析:比较侵权软件与被侵权软件的界面在布局、色彩搭配、图标设计等方面的相似度。
功能实现方式分析:对比侵权软件与被侵权软件在功能实现上是否采用了相似的核心算法。
使用场景和用户群体分析:判断侵权软件的使用场景是否与被侵权软件高度重合,用户群体是否相同。
法律考量
考虑软件著作权包括的权利类型,如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
对比软件的源代码、文档资料以及操作界面等多个方面来衡量相似程度。
实质性相似+接触原则
如果被控告的软件与原告的软件在外观和结构层面存在显著的相似度,并且被告具备了直接触及原告软件的可能性,如通过公共渠道入手、曾经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参与开发等,则可能被认定为侵权。
其他因素
监测企业是否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发现企业并未购买该软件或购买数量与需求不符,或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员工熟练掌握某款软件等情况。
法律行动
软件权利人可以通过发律师函或警告函的方式,要求企业说明使用软件的情况,并进行核实和排查,明确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通过上述步骤,软件可以判断是否侵犯了其他软件的著作权,并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建议企业在使用软件时,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侵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