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巩诗词《墨池记》译文及鉴赏
曾巩的《墨池记》是一篇记录王羲之清瘦笔画池的故事,却也引发过人们对其真伪的怀疑。这篇文章不仅探讨了墨池传说中的神秘之处,还揭示了学习书法与道德修养之间的深刻关系。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于世,便在楹间写了一六字书名:“晋王右军墨池”。“王君”,便是“王羲之”,即曾巩笔下的著名书法家。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 merely爱人之善,而系乎于其迹邪?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有一能,使后人尚之如此,则心亦易得;其人虽一能,然亦能为后世所传。
庆历年间的某月某日,曾巩作记于墨池之上。此篇译文以小题大论的风格展开,先述墨池之位、形体、传闻,然后抒发议论。接着又述王羲之的一些轶闻,最后点明后世为何不能赶上他的成功,难道是因为他所下的功夫不如人之自然?
在文章中,曾巩通过描绘墨池,既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风采,也暗喻了学习书法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欲深造道德者”、“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等句子,道出了后世对王羲之成功原因的思考。同时,文章还揭示了一个命题:“人之一能为己,然亦有一善而后继之者也。”这正是曾巩笔下的“王君”,让他在书法领域不断成长。
总体而言,曾巩的文章既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无论是对墨池的描绘,还是对其人后人的启示,都是一曲动人的风景。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