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控制计算机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日常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
数据输入控制:企业应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数据通讯控制: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
建立公道严密的电算化系统的组织机构,完善组织控制体制,根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公道地进行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权责分明。
根据《会计法》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会计工作风险。
建立会计电算化操纵控制制度
制定上机守则与操纵规程和留意事项,明确上机职员操纵会计软件的内容和权限,严格治理操纵密码,不与他人共享,并定期修改口令和密码。
操纵职员离开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非授权职员不得随意操纵计算机会计软件。
完善上机操纵日志并指派专人保管。
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安全治理制度
硬件:配备运行效果理想、性价比最佳、售后服务好的品牌机;配备UPS不中断电源,保证数据库服务器和工作站有足够的延时保护;定期对有关的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其他工作职员不得随意使用电算化系统的设备上机操纵,专职工作职员不得在计算机上进行有损系统安全的操纵(如玩游戏等)。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设备和软件不得外借,不得私自拆卸机器。
通过以上措施,会计可以有效地控制计算机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