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特定道路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数量,是衡量道路系统疏导交通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核心概念和分类如下:
一、基本定义
单位时间:通常以小时(veh/h)表示;
最大交通实体:主要指小汽车,其他车辆按等效标准小客车(pcu)计算;
计算范围:可针对道路断面或整个路网。
二、主要分类
基本通行能力 - 理论值,指在理想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车道或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 计算公式:$C_b = \frac{3600}{T_{hd}}$(辆/小时),其中$T_{hd}$为车头时距(秒)。
可能通行能力
- 实际值,考虑道路几何条件、交通密度、信号控制等实际因素后,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车道或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 通常低于基本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
- 根据设计服务水平(如每小时60辆、90辆等)调整后的通行能力,需通过查表或计算得出。
三、关键影响因素
道路几何参数: 车道数、宽度、侧向余宽、行车视距、纵坡等; 交通管理措施
环境因素:天气、节假日、特殊事件等。
四、评价指标
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过交叉口的最大流率(辆/小时),需结合信号周期、车辆混合度等综合评估;
服务水平:反映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质量的匹配程度,常用等级划分(如1级服务水平对应每小时60辆)。
五、应用场景
交通规划:评估新建道路或改造方案的车流承载能力;
拥堵治理:通过调整车道布局(如可变导向车道)优化通行能力;
事故预防:分析交叉口冲突点,改善车辆转向效率。
六、计算示例
某主干道基本通行能力计算:若车头时距$T_{hd}=12$秒,则$C_b = \frac{3600}{12} = 300$辆/小时。若实际车流量为200辆/小时,可能通行能力约为167辆/小时(考虑20%的效率损失)。
通过以上分析,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评估与优化需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际场景,以实现交通流的高效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