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建设“六个好”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具体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一、领导班子建设好
党组织建设:
强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师德师风: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立联系点、谈心及接待日等制度。
服务意识:
主动服务师生,建立并落实联系点、谈心及接待日等制度,增强执政为民意识。
二、思想道德建设好
核心价值教育: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德育体系:
完善德育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习生活。
行为规范:
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三、教师队伍建设好
师德管理:
落实师德建设要求,定期开展师德培训,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素质提升: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争做“最美教师”,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校园文化建设好
文化氛围:
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明实践行动、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
精神引领:
通过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等载体弘扬主流价值,营造崇德向善的校园风尚。
五、优美环境建设好
物质环境:
实现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保持办公场所整洁,完善教学设施设备。
治安管理:
加强综合治安防控,维护校园周边秩序,利用围墙、楼道等场所营造文明氛围。
六、活动阵地建设好
硬件设施:
建设特色社团活动场所、宣传橱窗、校园电视台等,利用网络平台拓展育人渠道。
主题活动: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团委、学生会组织作用。
补充说明:不同地区或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措施,但需围绕这六个核心方面展开。例如,高校可侧重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术道德建设,小学则更注重行为习惯养成与礼仪教育。创建过程中需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形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