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变速箱,即自动变速箱,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组的相互作用,以及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配合工作。以下是其详细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
组成:液力变矩器由泵轮、导轮、涡轮和锁止离合器组成。
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泵轮传递给液体,液体再驱动涡轮旋转,从而将动力传递到变速箱。液力变矩器具有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可以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提供一定的转速差,实现动力的平滑传递。
行星齿轮组
组成:行星齿轮组由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组成。
工作原理:通过改变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固定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齿轮比,从而完成换挡操作。每个行星齿轮组都有一套离合器和制动器,由液压系统控制,负责固定或释放某个组件,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
液压系统
组成:液压系统包括变速器控制电脑(TCU)、电磁阀和阀体等。
工作原理:液压系统通过控制油压来推动离合器中的摩擦片,实现换挡操作。当需要换挡时,TCU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如车速、发动机负荷、驾驶者意图等)来控制电磁阀,从而控制液压油的流向,实现精确的换挡时机和平滑的换挡过程。
控制系统
组成:现代AT变速箱通常配备有电子控制单元(ECU)。
工作原理:ECU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来控制液压系统,实现精确的换挡时机和平滑的换挡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变速箱可以根据不同的行驶条件自动选择合适的齿轮比,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综上所述,AT变速箱通过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了自动换挡和动力传递。液力变矩器负责动力的平滑传递和缓冲,行星齿轮组负责实现不同的齿轮比以适应不同的行驶条件,液压系统负责执行换挡操作,而控制系统则负责精确控制整个换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