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玻璃技术,也称为浮法玻璃技术,是一种制造平板玻璃的经典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将玻璃原料(通常为石英砂、碳酸钠、石灰石等)放入熔炉中熔化,形成熔融玻璃。随后,在熔融玻璃表面注入一层熔融锡,使玻璃浮在锡液上,形成平整的玻璃表面。玻璃在锡液上慢慢冷却凝固,最终形成平整、透明的玻璃板。
浮法玻璃技术的特点包括:
优良的光学性能:
浮法玻璃具有高透光率和低光畸变,适用于光学仪器等领域。
高表面质量:
玻璃表面平滑无水波纹,厚度均匀,适用于建筑、汽车和家具等领域。
高机械强度:
浮法玻璃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弯曲性能,适用于各种高强度要求的场合。
生产效率高:
浮法玻璃可以实现连续生产,产量大,厚度范围广(1.7-30mm),宽度可达5.6m,便于自动化生产。
适用性广:
浮法玻璃可用于生产透明玻璃、着色玻璃、热反射玻璃等多种类型。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电浮法”的技术,通过在锡槽内高温玻璃带表面上设置铜铅等合金作阳极,以锡液作阴极,通以直流电,使铜等金属离子迁移到玻璃上表面而着色。
总的来说,悬浮玻璃技术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玻璃制造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和光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