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防御(Active Defense)是一种 在入侵行为对信息系统发生影响之前,能够及时精准预警,实时构建弹性防御体系,避免、转移、降低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的技术或策略。它侧重于主动监测、预测和应对安全威胁,以减少潜在的损失和风险。
主动防御的主要特点包括:
实时监测:
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快速捕获网络流量的变化和程序行为。
预警机制:
及时精准预警,预判可能出现的攻击,并针对预判做相应的防御。
行为分析:
通过分析程序行为,识别和阻止可疑行为,甚至可以在入侵者行动之前使其丧失入侵能力或破坏其入侵行动。
弹性防御:
构建弹性防御体系,能够在受到攻击时迅速调整和应对,减少损失。
主动出击:
不仅防御,还能主动寻找和消除潜在的威胁,甚至进行反击。
主动防御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威胁情报: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威胁情报,及时了解和预测潜在的攻击行为和威胁。
安全漏洞管理:定期扫描和评估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及时修补和更新软件,减少安全漏洞的利用可能性。
程序行为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学习程序运行过程,识别和判定恶意程序。
病毒隔离:将感染病毒的文件隔离,防止其进一步传播和发作。
革离术:通过控制关键资源(如注册表、文件、目录等)的权限,限制恶意程序的运行和成长条件。
主动防御弥补了传统被动防御(如特征码扫描)对新病毒滞后性的不足,通过提前防范威胁,将潜在的威胁扼杀在摇篮里。这种防御策略在军事和网络安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现代信息安全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