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甲鱼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池塘或水池建设与管理
选择环境安静、无噪音、交通方便、接近电源且离水源近的地方建池。
池塘应为东西向长方形,塘底可掺部分沙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四周建好防逃墙,高度约1米。
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清洁无污染,pH值7-8.5,透明度30-40cm,氨氮含量≤0.2mg/L,亚硝酸盐含量≤0.1mg/L。
幼甲鱼保持水深0.3-0.4米,每隔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水色以绿色为佳。
成鳖池每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1/4,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适当。
甲鱼苗种放养
甲鱼苗来源包括工厂化育苗、专业户批量生产和市场上大小不等的野生甲鱼。
进池时必须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和其他因素而定,一般亩投2-3龄幼鳖100-150kg,最多不得超过200kg。
饲料投放
饲料以天然饵料为主,如畜禽内脏、残料、下脚料、螺、蚌、小鱼虾、水蚤等。
饲料中可以添加少量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玉米粉、豆渣及微量元素。
投喂方法包括设饲料台、投喂蚯蚓、喂成鱼、喂畜禽内脏、喂小色虾、投喂螺蚌、喂死食用火烧毛后吊入水中、喂饼类、喂餐馆收来的下脚料、残料等。
病害防治
常见疾病有水霉病、脖肿病、红脖病、出血病、白斑病、腐皮病、感冒病等。
平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池塘消毒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病鳖。
环境控制
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因此养殖环境应保持安静、通风、清洁。
冬季要控制换水频率,防止池水温度骤降,影响甲鱼冬眠。
销售与效益
积极对接餐饮企业、农贸市场等传统渠道,利用互联网开拓市场,提高甲鱼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通过以上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甲鱼的养殖效率和产量,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