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如何定软件抄袭

时间:2025-03-29 10:41:55 技术杂谈

法律对软件抄袭的判定主要遵循“接触+实质性相似-其他来源”的原则,并结合《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界定。以下是具体的判定标准:

接触原则

被指控方有接触原告软件的机会。例如,通过测试账号登录设备管理后台网页,尽管该网页因原告原因无法打开,但从常理判断,产品用户登录设备管理后台并不必然可获取软件源代码。

实质性相似原则

被指控的软件与原告软件在实质上相似。这包括复制软件程序的基本要素或结构,或者按一定的规则、顺序复制部分软件代码。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标准是,被指控的计算机程序是否极其类似于原告的计算机软件产品。

其他来源原则

被指控方不能证明其软件是独立创作的,即不能证明其软件来源于其他合法途径。

具体侵权行为

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

未经许可将他人软件作为自己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

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作为自己单独完成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

在他人软件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软件上的署名。

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修改、翻译其软件。

法律责任

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对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法律通过“接触+实质性相似-其他来源”的原则,结合具体的侵权行为和法律责任,对软件抄袭进行判定。建议开发者和使用者严格遵守软件著作权法,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