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技术是指通过添加特定的物质或采用特定的处理方法,使材料(如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木材等)具有抵抗火灾燃烧的能力。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缓火势蔓延的速度,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建筑物结构,阻止火势扩散到更大范围,缩短人员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
阻燃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
添加阻燃剂:
将阻燃剂引入到高分子材料中,使其遇火时不易引燃,即使被引燃,也能够离火自行熄灭,延缓火焰的蔓延速度。
物理或化学处理:
对木材等可燃材料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提高其抗燃性能。例如,木材经过阻燃处理后,不易燃烧,火焰沿表面延烧的速度很慢,且脱离外火源后自熄、不续燃。
微胶囊化技术:
将阻燃剂包裹于微小的容器中,起到保护和控制释放的作用。当制品遇火受高温时,囊壁熔化破裂,释放出阻燃剂,从而起到阻燃效果。
膨胀技术:
利用膨胀型阻燃剂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膨胀气体,形成一层隔离层,阻止热传递、降低可燃性气体释放量和隔绝氧气。
吸热效应:
阻燃剂在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吸收热量并产生不燃性挥发物,使材料在受热情况下温度难以升高,从而阻止聚合物热降解的发生。
隔离效应:
阻燃剂燃烧时能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隔离层,阻止热传递、降低可燃性气体释放量和隔绝氧气。
通过这些方法,阻燃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材料在火灾中的安全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