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为衡量创业板市场整体表现而设立的指数,其核心要点如下:
一、定义与作用
定义
创业板指数以2010年5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通过计算创业板所有流通市值加权平均股价得出,用于反映市场整体走势。
作用
为投资者提供市场动态参考工具,帮助判断行业趋势和个股表现;
为指数基金等金融衍生工具提供标的,丰富市场产品;
为市场监管和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二、编制规则
样本选择
包含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A股,需满足上市时间、财务规范等条件,且成分股定期调整(如季度调整)。
计算方法
采用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法,即每个股票的权重为其流通市值与总流通市值的比值,再计算加权平均价。
指数构成
创业板指数包含价格指数(399006)和收益指数(399606),前者反映价格波动,后者衡量收益能力。
三、市场定位与特点
市场定位
主要反映创业板头部企业(如新能源、医药等)及高流动性龙头的表现,成分股通常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
特点
调整周期较长,成分股稳定性较高,适合作为长期投资基准;
权重股对指数影响显著,需关注龙头企业动态。
四、与主板指数的区别
创业板指数与主板指数的主要区别在于上市门槛:主板要求较高(如盈利年限、资产规模等),而创业板相对宽松,主要服务于创新型、成长型企业。
综上,创业板指数是反映创业板市场整体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兼具市场监测、投资参考和风险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