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原因包括:
品牌定位:
吉利汽车在国内的品牌定位为中低端车型,而沃尔沃则属于中高端车型。为了保证各自的品牌定位,吉利没有直接使用沃尔沃的技术,这限制了其技术提升的空间。
整合成本:
吉利汽车已经自成体系,与沃尔沃截然不同。如果将沃尔沃的旧平台拿过来生产汽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新车型和改造生产线,这在时间和成本上都不具有优势。
法律层面:
尽管吉利已经收购了沃尔沃,但两者仍然是独立的汽车品牌。要直接使用对方的核心技术,必须获得沃尔沃的许可,否则涉及侵权问题。
技术平台:
吉利和沃尔沃提出了一个共同开发CMA平台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个平台有其优势,比如开发的技术后期维护费用较低,且相对于吉利之前的技术有亮点,但这仍然是一个折中的方法,吉利并不能完全依赖这个平台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现有产品技术:
吉利汽车的一些现有产品,如帝豪使用1.5L NA多点电喷发动机和万里扬无级变速器,这些配置在效率和成本上都不是最优选择。此外,吉利汽车的插混汽车和纯电动车在技术和性能上也不如竞争对手,例如插电混动汽车使用的三缸1.5T发动机和60kw的电机,缺乏先进的发电机技术,使得其P2.5架构相对落后。
新能源品牌:
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品牌方面,几何汽车的销量和核心技术相比欧拉或埃安有所不足,极氪虽然主攻高端市场,但新车型在稳定性和某些技术方面仍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吉利汽车在技术方面的不足主要是由于品牌定位、整合成本、法律限制、技术平台选择以及现有产品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技术实力,吉利需要继续投入研发,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收购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