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接下来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申请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聘请的辩护律师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交。
审批程序
办案机关收到取保候审申请后,会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三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如果决定同意,会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提供担保或缴纳保证金
如果取保候审申请获得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提供担保人或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担保人或保证金的作用是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能够遵守相关规定,随传随到。
告知义务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通常为公安机关)会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同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签署相关文件,表明遵守规定的承诺。
执行与监管
取保候审期间,执行机关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监管,确保其遵守相关规定。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保持联系方式畅通、不从事妨害诉讼的活动等。
期限解除
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期满后自动解除。在取保候审期间,案件可能会经历多次的审查与评估。如果证据逐渐完备,且犯罪嫌疑人被认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险性,那么案件很可能会被移送到检察院进行起诉。如果取保候审的期限届满,案件并未被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而是直接解除了取保候审,这通常意味着案件已经画上了句号。
后续法律程序
取保候审后,案件将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通常包括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在检察院阶段,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可能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自行侦查。若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则会提起公诉,并制作起诉书。若不符合起诉条件,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
在整个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建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律师代理后续的庭审,以争取更有利的判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