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错误再审程序是指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在发现其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依法重新进行审理的程序。这一程序旨在纠正司法错误,维护司法公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再审的启动条件
再审程序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或本院院长提起。
当事人也可以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提出再审申请,但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判决或裁定生效后六个月内提出,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理由。
再审的程序适用
再审程序按照原审级别的程序进行,即原来是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案件,再审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原来是第二审法院或上级法院提审的案件,再审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
再审案件可以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再审的审理范围
再审程序审理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不包括调解书。
再审程序可以涉及新的证据、原判决事实认定的错误、主要证据的伪造等问题。
再审的审理程序
再审程序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和审判等步骤,与普通的庭审程序类似。
再审期间,法院可以组织听证程序,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
再审的裁判
再审法院经审理后,可以作出新的判决或裁定,撤销或改变原判决或裁定。
再审程序旨在纠正错误,但不影响已经确定的既判力,即再审程序不否定原判决的效力,而是对原判决的错误部分进行纠正。
再审的限制
为了维护司法权威,再审程序的启动应当非常慎重,避免频繁启动导致司法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再审程序的设计必须合理高效,体现有限性原则,即再审理由应有限制。
总结:
再审程序是一种特殊的法律程序,用于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和裁定。它通过重新审理案件,确保司法公正和判决的正确性。再审程序的启动和进行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旨在平衡公正与效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