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鸣枪后,会有一系列的程序需要遵循,以确保事件的妥善处理和公众的安全。以下是详细的程序:
现场处置
派出警力赶赴现场,划定警戒区域,维护秩序,保护现场。
通知医疗单位对受伤人员紧急救治,并查明伤亡人员的身份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和所在单位。
调查与验证
所属公安机关应当视情指派警务督察部门进行调查,对鸣枪警告、开枪射击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调查验证并形成卷宗。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由警务督察部门牵头,纪委监察、法制部门参加的调查处理机制,负责会同有关警种对人民警察使用枪支案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报告与协调
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组织做好善后处理、舆情引导工作。
通知事发地县级人民检察院,以便其介入调查。
宣布调查结论
事发地县级公安机关调查结束后,应当及时出具书面调查报告,并向人民警察本人及其所属配枪部门宣布调查结论。如果人民检察院介入调查,应当与其协商形成调查认定意见后宣布。
心理辅导与佩带枪支
人民警察使用枪支后,所属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在调查期间,应当暂停其佩带枪支。如果存在心理负担过重等不宜佩带枪支的情形,其所属公安机关可以停止其佩带枪支。
法律责任
如果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枪支造成人员伤亡,事发地公安机关未经其所属省级公安机关批准,不得披露当事民警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
如果警察在使用枪支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可能会受到行政处分甚至刑事处罚。
这些程序旨在确保警察在紧急情况下的行为合法、合规,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众的影响。同时,也保障了受伤人员的及时救治和事件的公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