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程序在审计中通常不使用审计抽样,原因如下:
分析程序的性质
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研究不同财务数据及其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内在关系的手段,目的是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这种分析属于趋势分析,需要全面的数据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趋势和模式。
审计抽样的特点
审计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分析,以此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抽样的核心在于每个单元被选取的机会相同,这意味着抽样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当样本量较小时。
分析程序与抽样的逻辑差异
分析程序需要对整个数据集进行全面分析,而抽样则是从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分析。这两者在逻辑上是矛盾的,因为分析程序需要的是全面的数据覆盖,而不是基于部分样本的推断。
成本效益考虑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可能不需要使用审计抽样。分析程序通常涉及对大量交易数据的处理,而抽样可能会增加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且可能无法显著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目的
实质性分析程序旨在通过分析部分项目来判断两个或更多项目之间的变化趋势或规律。这种分析通常需要大量数据样本,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抽样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和不准确。
综上所述,分析程序在审计中不使用审计抽样,主要是因为分析程序需要全面的数据覆盖和趋势分析,而审计抽样的随机性和样本量限制可能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此外,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使用抽样可能不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