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起诉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起诉与立案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发生工伤后,如果与雇主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提起诉讼时,需要提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
工伤认定
受伤职工或其所在单位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请,特殊情况下,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在一定时间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如果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劳动能力鉴定
在工伤认定之后,还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和相应的赔偿标准。
劳动仲裁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工伤职工必须先进行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在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与判决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进行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通知当事人支付诉讼费并进行立案。法院受理后5日内将起诉书副本送达对方,对方15日内答辩。
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然后进行开庭审理,最终依法作出判决。
建议: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应尽快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劳动能力鉴定。
如果对工伤认定或仲裁结果不服,应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者在诉讼过程中,应准备好充分的证据,包括事故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医院诊断证明等,以证明事故的发生及自己所受到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