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下葬的程序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墓地
丧家需要先选择墓地,注意公墓的合法性,确保所选公墓具有《公墓经营许可证》。
根据家属的意愿和预算,选定具体的墓位,并签订购买合同。
办理相关手续
购买墓地时,需支付墓地费用、管理费等,并办理相应的证件,如墓地使用证、安葬证等。
如果选择火化,需将骨灰装入骨灰盒,并选择合适的棺木或骨灰盒,标注逝者的姓名和生卒日期。
准备下葬日期
根据家属的意愿或请教风水师,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子进行下葬,并通知亲友参加葬礼。
准备下葬仪式
布置墓地,准备祭品,如鲜花、香烛、纸钱等。
安排司仪主持下葬仪式,可能包括讲话、祈祷、诵经等。
举行下葬仪式
将棺木或骨灰盒运送到公墓,进行告别仪式。
将棺木或骨灰盒放入墓穴或骨灰存放处,并进行封闭。
安放墓碑
预先准备好墓碑,刻上逝者的姓名、出生和去世日期及其他纪念文字。
其他注意事项
下葬时,孝子孝女需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称为“添土”。
灵柩下去后,要先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放上一只“衣饭碗”。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
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亲属要一起吃饭,称为“抢遗饭”。
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传统习俗的遵循,确保下葬过程顺利进行并符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