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提审按什么程序

时间:2025-01-17 22:20:24 程序应用

再审提审的程序如下:

提起再审的主体

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当事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提起再审的条件

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包括但不限于事实认定错误、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等。

申请再审的时间: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两年后据以作下;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再审申请的审查与决定

人民法院收到再审申请书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再审审理程序

再审案件按照原审审级进行审理,即原审裁判是第一审后生效而现在是再审的,适用第一审程序;原审裁判是第二审后生效而现在是提审的,适用第二审程序。

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但特定情况下可以裁定中止执行,如可能改判宣告无罪或存在其他中止执行的情形。

开庭审理与不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依法开庭审理,但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适用法律错误等。

开庭审理时,控辩双方可以在开庭前提交新的证据,但开庭后除对原审被告人有利的外,不再接纳新证据。

再审的期限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3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6个月。

中止审理与终止审理

原审被告人收到再审决定书或者抗诉书后下落不明或者未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审理;原审被告人到案后,恢复审理;如果超过2年仍查无下落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以上是再审提审的基本程序,具体操作中还需参照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