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之后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确定转业对象阶段
依据《现役军官法》和上级下达的转业计划,结合单位干部队伍结构及干部本人意愿,确定转业对象,并逐级上报至军委政治工作部审批。
审批通过后,组织转业干部见面谈话,档案整理,收集证明材料,填制各类转业表格。
干部在计划上报审批期间仍需履行军人职责,且安置地点选择应慎重。
档案材料移交阶段
部队对转业干部档案进行整理补充,填报各种移交材料,移交给大单位审核后,再移交至各省军区转业办审查完善,并最终移交给安置地军转部门。
离队报到具体程序
部队开具关系介绍信、供给关系介绍信,办理军官转业证,结算各类费用。
携带相关介绍信和材料,到安置地军转安置部门报到,转接行政关系,开具落户介绍信。
办理预备役登记,到安置地人民武装部办理预备役军官登记手续。
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持落户介绍信、转业证、户口本、身份证照片、预备役军官登记证明等。
到接收单位报到,转接党(团)组织关系和社会保障手续。
完成服役信息采集,持相关证件到当地退役军人部门采集信息。
部队办理手续流程
办理转业证书、行政关系、组织关系、供给关系,结算转业费、生活补助费、安家补助费、住房补贴费等。
地方政府安置流程
调查摸底,核实人员编制情况。
下达安置指标,组织转业军官参加双选工作或考试,确定安置岗位。
报到,接转关系,征订相关杂志。
组织培训,帮助军转干部适应地方工作环境。
年度工作总结,包括安置和培训情况。
自主择业与就业安置准备
符合条件的军人可以选择自主择业,民政部门提供补贴。
档案材料送至地方民政局军人安置办公室,党员需转移党员关系。
提交灵活就业申请,符合条件的可获得货币安置。
其他相关事项
办理组织关系转接、入户、优待证等手续。
参加考试,争取取得好成绩。
开展适应性培训和企业见面会,帮助军转干部了解地方就业市场。
安置结束,完成所有相关手续。
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咨询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获取最准确的安置流程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