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执行程序什么意思

时间:2025-01-22 20:10:08 程序应用

诉讼执行程序是指 将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及其他法律文书,按其内容和要求加以实现的次序、方式和手续。它是诉讼的最后阶段,涉及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生效裁判及其他法律文书所确定内容的活动。

具体来说,执行程序包括以下要素:

执行根据:

执行程序的发生是基于当事人申请执行、人民法院移交执行以及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依据。这些依据包括人民法院制作的生效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及刑事判决书、裁定书中的财产部分,仲裁裁决书、仲裁调解书,公证债权文书,先予执行的裁定,执行回转的裁定,承认并协助执行外国判决、裁定或裁决的裁定,以及行政机关作出的由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决定等。

执行程序:

执行程序包括申请、受理、管辖权异议、执行通知、强制执行措施、执行中止和终结等环节。申请执行人需提交申请强制执行书,并附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执行措施包括查封、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

执行异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执行和解:

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协议,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通过上述程序,法院能够确保法律文书得到最终执行,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