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增殖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工放流
将人工繁殖培育的苗种在度过自然条件下死亡率高的发育阶段后,选择环境条件适宜、敌害少和饵料资源丰富的水域放流,以补充和增加水域的自然资源量。
移植驯化
将新的水产资源生物种群移入一定的水域,使其适应新的环境,自然定居繁殖,形成新的有捕捞价值的种群。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通过向特定水域投放某些装置(如附卵器、人工鱼礁等)以及野生种群的保护等间接措施,增加水域种群资源量。
引进新的饵料生物
根据水域的生态条件引进新的饵料生物,以至重要的经济生物,以改变原有的生物群落组成,增加水产资源的种类和资源量。
资源增殖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专门用于增殖和保护渔业资源。
科学管理和收获
通过科学管理,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通过合理的捕捞强度和禁渔期等措施,减小捕捞对海洋环境的压力。
放流前的准备
在确定人工放流前,全面掌握放流水域的水文资料,包括水深、水位、气候条件、水质、水温、溶氧、pH、底质等,以保证放流效果。
增殖放流技术
包括鱼卵放流、鱼苗放流、亲鱼放流等多种形式,放流选址需考虑水质、饵料资源、种群密度等多种因素,放流时间则根据鱼种、气候、水温等因素确定。
这些程序和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通过人工干预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达到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