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案件的处理程序根据案件的严重程度和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分为行政处理和刑事处理两种情况。以下是具体的处理程序:
行政处理
一般情况:对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首先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进行责令改正。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单处或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涉及民事赔偿:消费者在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
刑事处理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于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刑事拘留,并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和代理申诉、控告。公安机关在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在接到公安机关的移送案件后,将进行审查起诉。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将提起公诉。
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在接到检察院的起诉后,将在合适的时间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根据销售金额的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幅度,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及罚金等。
建议
及时举报:消费者在发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以便尽快启动行政或刑事处理程序。
收集证据:在举报或投诉时,应尽可能收集相关证据,如购买凭证、产品照片、鉴定报告等,以便在处理过程中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咨询专业律师:在处理售假案件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权益和法律程序,获得更有效的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