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债务诉讼程序是指 当事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或规避法定义务,通过恶意串通、虚构事实等手段,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导致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等法律文书,从而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扰乱司法秩序、损害司法公信和社会诚信的行为。
具体构成要件包括:
主观方面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获取非法利益或规避法定义务的动机,没有特定的主观目的,不论是否谋取利益,谋取的利益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均能构成本罪。客观方面:
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可能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支付令等法律文书。
诉讼程序:
虚假诉讼通常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再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判。法院在受理虚假诉讼案件后,会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完毕后将起诉书送达至被告。
在司法实践中,虚假债务诉讼的常见类型包括:
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
,以侵占夫妻共同财产。
隐瞒部分债务清偿,即实际上没有借款事实,却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虚构借贷关系、伪造债权凭证、夸大债务金额等手段,通过诉讼方式实现非法目的。
对于虚假债务诉讼,法院一旦查实,通常会给予司法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拘留等,严重者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议 提高法律意识: 当事人应遵守法律法规,诚信诉讼,避免因虚假诉讼损害自身及他人合法权益。 加强司法监督
完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虚假诉讼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