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病毒的层次或分类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按感染对象分类
引导型病毒:感染系统引导区的病毒,如Brain、Stoned等。
文件型病毒:感染文件的病毒,如CIH、熊猫烧香、Sality等。
宏病毒:寄存在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如梅丽莎病毒等。
木马病毒:隐藏或伪装成正常程序但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如窃取用户信息、破坏文件等。
蠕虫病毒:通过网络或系统漏洞进行传播的病毒,不依赖宿主程序。
脚本病毒:感染脚本文件(如VBScript、JavaScript)的病毒。
按破坏性分类
良性病毒:入侵目的不是破坏系统,仅想进行干扰或测试,如发出声音或提示。
恶性病毒:对软件系统造成干扰、窃取信息、修改系统信息,但不会造成硬件损坏或数据丢失。
极恶性病毒:比恶性病毒破坏程度更大,可能导致系统彻底崩溃和数据丢失。
灾难性病毒: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能导致严重系统损坏和数据丢失。
按传染方式分类
操作系统型病毒:最常见且危害性最大的病毒,感染Windows系统的可执行文件。
外壳型病毒:隐藏在合法主程序周围,易于编写、检查和删除。
入侵型病毒:将病毒程序的一部分插入到合法主程序中,破坏原程序。
源码型病毒:在源程序编译前插入病毒程序,成为合法部分,破坏性极大。
按安全功能分类
初级层次:具备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病毒库等。
中级层次:引入更多安全机制,如数据加密、漏洞扫描等。
高级层次:拥有更全面的安全功能,如强大的漏洞修复能力和深度防御机制。
这些分类方法并不是互斥的,一个软件病毒可能同时属于多个分类。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检测和防范不同类型的软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