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防止复制的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手段和物理手段两大类,具体方法如下:
技术手段
文件加密
使用软件的加密功能对重要文件进行加密处理,如使用AES-256等算法,确保文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无法被访问或复制。加密后的文件在内部使用时自动解密,在保存或传输时重新加密。
权限管理
在软件中设置详细的权限管理策略,根据岗位和职责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文件访问权限,严格控制文件的读取、写入、复制、打印等操作权限,确保只有合适的员工才能执行相应的操作。
禁用或限制USB接口
在软件中设置USB接口的使用权限,可以禁用所有USB设备,或仅允许特定USB设备(如公司指定的U盘)的访问,并设置USB设备的读写权限,防止未授权的USB设备访问或复制电脑中的文件。
实时监控与审计
启用实时监控功能,监控员工的电脑操作和网络活动,特别是与文件复制相关的行为,记录并分析员工的文件操作行为,生成详细的审计日志,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复制行为。
验证方式的选择
开发商的软件可以联网或单机,将加密锁的信息(如唯一序号、锁内程序的计算结果、锁内保存的敏感信息)传入服务器端进行认证,才允许客户使用自己的程序,这样即使破解者复制了一个加密锁,序号不匹配也不能使用软件。
安装程序保护
通过在被加密的软件中设置一个特殊的单元,在拷贝装入硬盘的过程中,把被加密的软件在硬盘中首簇号填写到其指定单元中,并嵌入检验程序,防止非法拷贝。
透明加密技术
系统采用透明加密技术,无需用户手动操作,系统即可自动对U盘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用户可以在不感知加密存在的情况下正常使用U盘,同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U盘的使用情况,确保数据的安全。
物理手段
加强物理安全
确保存储敏感文件的设备(如电脑、服务器等)处于安全的物理环境中,限制对设备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接触设备。
物理隔离
对于极其重要的文件,可以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存储,即将文件存储在与外部网络断开的计算机或硬盘中,禁止这些设备连接到外部网络,以防止远程复制或窃取。
管理与培训
建立文件复制和使用的审计机制
安装监控软件或配置系统日志,记录用户对文件的访问、编辑、复制、移动等操作,便于后续审计和追溯。
制定保密制度与培训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公司的数据安全政策。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软件被非法复制,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