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的吸金效果在多个方面表现显著,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资金流入
2023年,创业板ETF(159915)的成交额达到了13.64亿元,显示出资金对创业板的青睐。
截至2023年底,创业板主力ETF规模突破400亿元,今年以来基金规模增长35%,基金份额增长41%,资金净流入达136亿元。
易方达基金的创业板ETF、华泰柏瑞的沪深300 ETF及嘉实的科创芯片ETF均表现出色,分别净流入368.37亿元、272.92亿元和172.12亿元。
市场表现
创业板在2020年8月24日的表现强劲,涨幅20%的放开对市场资金形成吸金效应,短线资金参与创业板市场的热情大幅提升。
2024年一季度,创业板指样本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进一步增强了创业板的吸金能力。
投资者兴趣
创业板注册制首日表现强劲,吸引了个人投资者对A股市场更高的兴趣,尤其是对A股的新股。
创业板的涨跌幅限制放宽后,换手率提升,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
基本面支撑
创业板上市公司集中领域大多属于“科技”属性偏多的行业,这也凸显了创业板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大力支持。
2023年,创业板100家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综上所述,创业板在资金流入、市场表现、投资者兴趣和基本面支撑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金效果。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背景下,创业板吸引了大量资金,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