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技艺精湛,被誉为“笔力险峻,结构严谨”。关于柳公权练字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他发奋练字的故事。
柳公权发奋练字的故事
1. 初遇卖豆腐的老人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并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有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举行“书会”,他自信满满地写了自己的作品“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路过,看到柳公权的字后,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对他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2. 老人的挑战
柳公权听后非常不服气,便问老人:“有本事,你也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就到华京城去看看吧。”
3. 寻访无臂老人
第二天,柳公权五更天就起床了,独自去了华京城。他来到一棵大槐树下,看到一位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柳公权被老人的技艺所震撼,跪倒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4. 老人的教诲
老人沉思片刻,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5. 坚持不懈的努力
柳公权在练字时,对笔画的位置和比例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常常为了一个字的结构,反复揣摩,不断修改,直至达到完美的境界。有一次,他在为一座寺庙书写匾额时,为了一个“佛”字,竟在纸上写了无数遍,直至满意为止。这种对结构严谨性的执着追求,在《玄秘塔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6. 笔力的锤炼
柳公权早年为了提高笔力,曾在墙上练习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墙壁都被他的笔锋划破。这种刻苦练习的精神,也融入到了《玄秘塔碑》的每一笔画之中。当我们临摹时,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练字时的专注与坚毅,手中的笔也仿佛有了力量,在纸上留下一道道刚劲的线条。
结论
柳公权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勤奋和坚持。他通过不断磨练技艺,虚心向他人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