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虚拟股票:
公司发行股票的方式,将净资产分割成若干相同价值的股份,形成“账面”上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享有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但没有所有权、表决权和转让权,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
账面价值增值权:
分为购买型和虚拟型两种。购买型是指激励对象按每股净资产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份,期末按期末值回售给公司。虚拟型是指激励对象不需要前期投入,期末根据公司每股净资产增量和名义股份数量计算收益。
绩效单位:
公司设定年度业绩指标,在绩效期内如果激励对象实现了预定目标,则根据净利润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
股份期权:
激励对象在考核和资格审查后获得权利,在将来特定时期以当前评估的每股净资产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若股价升值,激励对象获得潜在收益;若非正常离开,公司按购买价格和现时评估价格中较低者回购股份。
限制性股票:
规定员工必须在公司干满一定年限才能获得股票,以此将员工与企业长期绑定。
干股:
激励对象因奖励或赠与获得公司股份,具有赠与性质,属于公司股东名册中的股东。
其他模式:
包括分红股+期权、身股等,具体形式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需求而定。
在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非上市公司需要综合考虑激励对象的选择、激励模式的设计、股权分配比例、退出机制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方案既能激励员工,又不损害现有股东权益,同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