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地价是指 城镇国有土地的基本标准价格,由政府按土地级别、用地类型或区段位置评估确定,是各用途土地的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对应的使用年期为各用途土地的法定最高出让年期。基准地价是政府宏观调控地价和进一步评估标定地价、出让底价的基础,也是征收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地产税的依据,同时还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投资的决策参考。
基准地价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两个步骤。土地定级是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的土地进行定级。基准地价评估则是在土地定级的基础上,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法定最高年期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基准地价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
基准地价是一个区域的平均地价,受使用年限、地块大小、形状、容积率、微观区位等因素的影响。
用途性:
基准地价按照不同的用途(如商业、居住、工业等)进行评估。
法定性:
基准地价由政府组织或委托评估,评估结果须经政府认可,并作为政府公示地价。
动态性:
基准地价更新一般不超过6年,期间可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更正完善其应用规则,满足当期土地有偿使用地价管控的需要。
基准地价在土地市场管理、政府决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政府进行地价管理、调控土地市场、制定土地政策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