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其职责涵盖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居民自治及政策落实等多个方面。具体工作内容可归纳为以下核心职能:
一、社区管理职能
组织协调 负责社区内各类活动的组织策划,包括居民自治会议、文化娱乐活动等,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资源整合
协调政府资源与社区需求,推动社区服务站与街道部门对接,落实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专项工作。
矛盾调解
处理邻里纠纷、社区矛盾,通过调解机制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二、服务提供职能
基础服务
提供便民服务(如就业指导、法律咨询)和公共服务(如垃圾分类、设施维护)。
特殊群体帮扶
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生活救助、职业培训等专项服务。
政策宣传与落实
向居民宣传国家政策(如医保调整、社保申报),协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政策。
三、居民自治职能
民主参与
组织居民代表大会,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实现自我管理。
监督与反馈
收集居民意见,向上级部门反馈问题,推动政策优化。
四、专业服务职能
社会工作
运用专业方法(如个案管理、小组工作)解决社区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危机应对
处理突发事件(如疫情、自然灾害),协助开展应急救助。
五、职业属性与要求
编制与待遇: 不属于公务员或事业编,薪资参考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工作时长一般不少于35小时。 核心素质
社区工作者作为政府与居民的桥梁,需在多元任务中平衡协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