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智主义

时间:2025-03-30 01:56:22 计算机

反智主义,也称为反智论或反智识主义,是一种对知识、智性、科学以及知识分子的反对态度。它质疑知识的价值,挑战理性的权威,并表现出对科学和知识的否定或歪曲理解。反智主义不仅存在于历史长河中,更在当代社会中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尤其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其破坏力和影响力愈发显著。

反智主义的本质是对自然和社会理性认知的思想反动,它表现为对人的理性能力、智力活动乃至知识本身及其特定载体——知识分子阶层的蔑视与抵制。美国历史学者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提出,反智主义作为一种态度,不是单一的情感取向,而是正反情感并存,他们对理智和知识分子的绝对排斥是罕见的。

反智主义可以分为两大类:

1. 对于智性(intellect)和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

2. 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例如怀疑或反对知识、反对理性,鄙视或瞧不起知识分子、专家、精英,沉湎于庸俗的娱乐和大众流行文化,迷信宗教,排斥科学,精神上的惰性等。

反智主义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盲目抵制现代科学和理性,抵制专业知识,赞美平庸、粗俗,甚至歌颂无知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最早是由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提出。

从广义上讲,反智主义是在基于清晰立场和不同思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或人群中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的产物。狭义上讲,反智主义即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是错误的。

反智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对科学和知识的否定或歪曲理解。

2. 对人的理性能力、智力活动乃至知识本身及其特定载体——知识分子阶层的蔑视与抵制。

3. 源于对专家、机构和知识精英的不满。

4. 源于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恐惧。

5. 表现为对人的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

6. 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

综上所述,反智主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思潮,它质疑知识的价值,挑战理性的权威,并对科学和知识分子持反对态度。这种思潮在当代社会中尤为显著,对现代教育、政治和商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