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是年度会计工作的核心环节,主要涉及以下步骤和分录:
一、结转收入类科目
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
\text{借:本年利润} \\
\text{贷:主营业务收入} \\
\text{其他业务收入} \\
\text{营业外收入}
$$
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
\begin{align*}
\text{借:本年利润} \\
\text{贷:主营业务成本} \\
\text{其他业务成本} \\
\text{税金及附加} \\
\text{销售费用} \\
\text{管理费用} \\
\text{财务费用} \\
\text{营业外支出} \\
\text{所得税费用}
\end{align*]
$$
三、结转投资收益
将“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净收益:借:投资收益,贷:本年利润
净损失:借:本年利润,贷:投资收益
四、结转利润分配
盈利情况:
若“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盈利),则:
$$
\text{借:本年利润} \\
\text{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亏损情况:
若“本年利润”为借方余额(亏损),则:
$$
\text{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text{贷:本年利润}
$$
五、补充说明
所得税调整:
需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差异,确认“所得税费用”后再结转。
利润分配顺序:
若存在盈余公积提取等分配事项,需在“未分配利润”前按比例计提。
账结法与表结法:
账结法每月月末结转损益类科目至“本年利润”,年末再结转至“利润分配”;表结法则年末一次性结转。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准确反映年度经营成果,并为后续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