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经费的计算涉及基本公式和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一、计算公式
工会经费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工会经费} = \text{职工工资总额} \times 2\%
$$
其中:
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但需注意,退休返聘人员、兼职学生等不计入工资总额)。
二、经费分配比例
40%上缴上级工会
企业需按计算出的工会经费的40%比例上缴给县级(含)以上总工会,或由税务机关代扣。
60%留存在单位工会
剩余的60%经费记入企业账户,由单位工会用于职工福利或开展工会活动。
三、账务处理
计提时
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科目进行核算:
$$
\text{借: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
\text{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
缴纳时
实际支付时:
$$
\text{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
\text{贷:银行存款}
$$。
返还时
若收到上级工会返还的经费:
$$
\text{借:银行存款} \\
\text{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
四、注意事项
工资总额的界定
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需扣除退休返聘人员、兼职学生等特定人群。
扣除凭证要求
经费支出需有合法收据,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申报与缴纳
一般按月或按季申报,具体比例可能因地区政策不同存在差异,建议提前咨询当地工会或税务机关。
五、争议点说明
部分观点认为工会经费属于劳动力价值补偿,仅会员需缴纳0.5%的会费,其余部分属于行政拨交经费。但多数地区实际执行中仍以工资总额的2%为计提标准,建议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