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始。在这个时节,人们会遵循一些传统习俗,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以下是一些大寒期间的传统习俗:
食糯:
大寒节气有吃糯米饭的习俗,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
除尘:
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清扫宅舍、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寓意着破旧立新,辞旧迎新。
糊窗:
用新纸裱糊窗户,以防冬季的寒风侵入。
蒸供:
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馒头等都是用面蒸制的。
赶婚:
民间有在大寒节气期间结婚的习俗,认为此时天气开始变暖,适合结婚办喜事。
尾牙祭:
大寒前后,许多地方会举行尾牙仪式,源自古代农耕社会对土地神的祭祀活动。商家和雇主会设宴款待员工,以示感谢,并祈求来年生意兴隆,家人安康。
买芝麻秸: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常有人争相购买芝麻秸,除夕夜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寓意“岁岁平安”。
数九:
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北方民间有“画图数九”的习俗,图样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
喝鸡汤: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补充足够的热量来抵御严寒。鸡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味道鲜美,常言道:“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
吃寒糕:
在北方,大寒过后有吃寒糕的习俗,即年糕,谐音“年高”,寓意顺遂安康、步步高升。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大寒节气的重视,也蕴含了辞旧迎新、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