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宗教学说体系
小乘佛教:保持释迦牟尼的遗教,强调伦理教诲,认为佛陀是导师而非神,不拜偶像。
大乘佛教:接受外道思想,修正释迦牟尼的学说,认为佛是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并加以崇拜。
修行途径和方法
小乘佛教:主张众生自救,通过遵守戒律和进行禅修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进化,强调个人解脱和涅槃。
大乘佛教:主张不仅要自渡,还要兼渡他人,认为只要虔诚地信仰,人人皆可成佛,注重智慧和慈悲。
哲学理论
小乘佛教:主张“我空法有”,否定主观的真实性,但不彻底否认客观存在。
大乘佛教:主张“法我皆空”,不仅否定主观的真实性,也否定客观的真实性,是彻底的唯心主义。
超脱生死轮回
小乘佛教:认为必须自己切实修行,甚至要出家过乞讨度日的生活。
大乘佛教:主张信徒可以作为居士,照常过家庭生活、经营,布施即可修功德,甚至只要诚心念佛,就可以超脱轮回。
宗旨
小乘佛教:宗旨是个人修行和自我完善,追求个人的解脱和涅槃,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达到觉悟和解脱。
大乘佛教:宗旨是普度众生,强调利他利世,通过智慧和慈悲实现涅槃。
佛陀形象
小乘佛教:把佛看成是历史人物,是一位圣人。
大乘佛教:把佛完全看作是一位神,具有无边的法力和神异。
经典与教义
小乘佛教:以《阿含经》等经典为主,强调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教义。
大乘佛教:以《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等经典为主,强调“法我皆空”、“菩萨道”等教义。
社会影响与传播
小乘佛教:更注重僧团生活和出家人的修行,对社会的影响相对较小。
大乘佛教:强调普度众生,注重社会服务和利他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较大。
总结来说,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教义、修行方法、哲学理论、超脱生死轮回的方式、宗旨、佛陀形象、经典与教义以及社会影响与传播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大乘佛教强调普度众生和个人的成佛潜力,而小乘佛教则更注重个人的解脱和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