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简介

时间:2025-03-28 09:06:30 计算机

强渡大渡河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战役背景

时间与地点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地区。

战略意义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支流,两岸群山险峻,是国民党军企图围歼中央红军的重要屏障。若红军无法渡河,可能被围歼于大渡河以南。

二、战役经过

安顺场围歼

5月24日晚,红军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歼灭守敌两个连,占领渡口。

强渡行动

5月25日晨,红一团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乘坐木船强渡。在炮手赵章成的火力掩护下,突击队突破川军炮火,成功登岸。

巩固战果

随后,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三、历史意义

军事创新

红军首次在缺乏桥梁的湍急河面上成功强渡,创造了世界军史奇迹。其中,炮手赵章成用三发炮弹击中敌人碉堡的壮举尤为突出。

战略转折

该战役为中央红军打开了一条生路,使其得以继续北上,最终完成长征。

文化象征

大渡河因此成为红军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被载入《红军长征史》。

四、相关纪念

四川省石棉县设有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陈列着当年红军使用的木船、武器等文物,供后人参观学习。

补充说明

大渡河在古代战争中也曾多次成为战略要地,如唐朝吐蕃、南诏的侵扰,清朝石达开的兵败等。但1935年的强渡大渡河,不仅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