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码是中国国家行政机关的标准化编码系统,用于唯一标识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其编码规则和结构如下:
一、编码结构
总长度 行政区划代码由6位(县级以上)或9位(县级以下)组成,相当于机关单位的身份号码。
编码规则
- 前6位: 对应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 中间2位
- 后2位:对应县(市辖区、县级市、旗)
- 后3位(县级以下):对应乡、镇(街道办事处)
二、编码示例
北京市海淀区:6位代码为110108,9位完整代码为1101080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6位代码310128,9位完整代码为31012800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街道:9位代码包含街道名称信息(如1101110010001)
三、权威发布与查询
发布单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和《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查询方式:
通过国家统计局官网或地方民政部门网站查询
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查询平台(如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
四、应用场景
数据标准化:
在统计、民政、税务等领域作为唯一标识
地理信息系统:
与地理坐标(如GCJ-02坐标系)结合使用
信用管理:
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关联,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
五、注意事项
代码具有唯一性,不可随意变更
县级以下代码可能因行政区划调整而更新,需以最新官方发布为准
以上信息综合了国家标准及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